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讬组词

讬的组词

反馈
讬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讬咐:嘱咐,嘱托。
  • 2、讬爱:承蒙厚爱
  • 3、讬幽:谓寄身于深邃幽隐之境。 《管子·形势解》:“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唐陈昌言《赋得玉水记方流》:“明媚如怀玉,奇姿自托幽。
  • 4、讬称:假称;诡说。
  • 5、讬根:附着生根。比喻置足,寄身。
  • 6、讬钵: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乞求布施,都手托钵盂。2.指乞食。
  • 7、讬翼:谓鸟栖身。借指寄身。
  • 8、讬宠:受宠,承恩。
  • 9、讬身:栖身;寄身。
  • 10、讬寐:假寐,装睡。
  • 11、讬葬:依附埋葬。
  • 12、讬褾:书画装潢的衬托裱褙。
  • 13、讬人:1.付托于他人。晋陆机《吊魏武帝文》:“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託人。”2.犹假手。利用别人。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託人。”3.请托他人。宋苏轼《与子由书》:“八郎续亲极好,但吾儕难自言,可託人与説。”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至次年,必照样还清;有他故,亦必託人寄到。”《糊涂世界》卷二:“那外科先生四处託人求情,并情愿把医治小姐的药费一概报效,算做赎罪。”
  • 14、讬承:凭借、承袭。
  • 15、讬谕: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
  • 16、讬援:依附,攀附。
  • 17、讬物:1.谓假借事物。《韩非子·饰邪》:“凡败法之人,必设诈託物以来亲,又好言天下之所希有,此暴君乱主之所以惑也。”2.引申为寄情意于事物。元王恽《李夫人画兰歌》:“淡轩託物明孤洁,五十年来抱霜节。”元姚燧《赫羲亭记》:“年甚盛,其事业方水涌而山出,非宦成退居,託物以怡老,玩心败縑坏楮之间者也。”
  • 18、讬病:借口生病。
  • 19、讬宿:寄托;寄宿。
  • 20、讬契: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 21、讬生:1.寄生。2.释、道谓死后投胎,转生世间。
  • 22、讬信:托递书信。
  • 23、讬姻:托附结为婚姻。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而託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宋沉辽《祭外姑彭城县君文》:“呜呼!託姻门下,行二十年,东西会散,恩爱缠绵。”
  • 24、讬好:谓结为姻好。
  • 25、讬阴:1.置身幽隐之处。2.托庇。3.引申指托胎、投生。
  • 26、讬铎:鲜卑语。非神非人之谓。《晋书·乞伏国仁载记》:“﹝紇干﹞年十岁,驍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乞伏可汗託鐸莫何。託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
  • 27、讬便:谓趁他人之便请求帮忙。
  • 28、讬踪:1.见“託踪”。2.亦作“託踪”。寄托形迹、形体。
  • 29、讬慕:谓寄托仰慕、向往之情。
  • 30、讬故:借口某种原因。
  • 31、讬法:1.谓凭借刑法。2.指烘托映衬的艺术手法。
  • 32、讬质:寄身;托体。
  • 33、讬庇:1.亦作“託芘”。谓靠树木庇荫。2.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
  • 34、讬势:1.犹乘势。2.依托的位势。3.依仗权势。
  • 35、讬情:1.寄情。2.以私情央求他人协助或宽容。
  • 36、讬处:安身;栖止。
  • 37、讬梦:1.寄情梦中。2.迷信谓梦中鬼神或亡灵现形,有所嘱托。
  • 38、讬熟:谓仗着是熟人、老交情而不拘礼节。
  • 39、讬躯:托身。
  • 40、讬交:谓托身于友;结交。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託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元戴表元《感物》诗之二:“託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三:“古之善医以济物为心者,虽道路暂遇之人犹为诊治,况辱託交甚久如区区兄弟者,而可拒而不赴乎?”
  • 41、讬旨:寄托的旨趣。
  • 42、讬死: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 43、讬讽:亦作“託风”。寄托讽喻。
  • 44、讬国:谓以国事付托;受国事付托。
  • 45、讬躬:犹寄身。
  • 46、讬地:依托大地。
  • 47、讬养:赖以养生。
  • 48、讬翰:寓情文墨。
  • 49、讬灵:犹托体。
  • 50、讬名:1.寄托名声。2.谓借重他人或他事以扬名。3.依仗名分。4.假借名义。
  • 51、讬世:谓寄迹人世。晋葛洪《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清吴锡麒《有感》诗之一:“危身因象齿,託世只牛毛。”
  • 52、讬丽:犹托附,依附。
  • 53、讬号:谓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称号。
  • 54、讬避:托身规避。
  • 55、讬胎:1.佛教语。谓转世投生。2.犹出身。
  • 56、讬音:寄意于音声。
  • 57、讬大:1.谓身居高位而不被事务牵缠住。2.谓妄自尊大。3.指因骄傲而疏忽大意。
  • 58、讬书:托递书信。
  • 59、讬赏:寄情游赏。
  • 60、讬坐:寄坐。谓不称其位,坐不能久。
  • 61、讬词:饰词;借词推托。
  • 62、讬巧:依靠或假借某种技巧
  • 63、讬寄:1.付托。2.指所受付托。3.谓寄托情意。4.委托寄送。
  • 64、讬依:依托。
  • 65、讬神:1.谓灵魂托胎。2.寄托神思。
  • 66、讬喻:亦作“託諭”。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 67、讬咎:犹归咎;委罪。
  • 68、讬陀:蒙古语。国老。
  • 69、讬景:犹托形。
  • 70、讬足: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2.立足;安身。
  • 71、讬芘:靠树木庇荫。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
  • 72、讬色:谓信其操守,可以妻女相托。
  • 73、讬怀:寄托情怀。
  • 74、讬骥: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75、讬食:1.谓聊以生活,无权无势。《管子·国蓄》:“无壤之有,号有百乘之守,而实无尺壤之用,故谓之託食之君。”《魏书·天象志三》:“明年三月,又诛晋豫州刺史诸葛长人,其君託食而已。”2.犹寄食。宋欧阳修《与赵康靖公书》之三:“往时闻鄆学可居,所资差厚,可以託食。”
  • 76、讬形:寄托形体。
  • 77、讬志:寄托情志。
  • 78、讬业:1.赖以成就功业。《管子·乘马》:“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於民,唯圣人为善託业於民。”尹知章注:“谓託人以成功业也。”2.谓借此以为治生之业。《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暨于弱冠,遂託业卢山,逮事释和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何其深沉幽翳,可以託业怡生如此也。”清朱筠《麻城梁君客葬墓碑记》:“而君生值明末,用贾隐,喜南岳之胜,託业於衡山县白果市。”
  • 79、讬传: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
  • 80、讬纸:衬垫之纸。
  • 81、讬事:假托他事。
  • 82、讬舍:犹寄居。
  • 83、讬理:依据事物之理。
  • 84、讬分:犹托迹。
  • 85、讬荫:1.亦作“託阴”。置身幽隐之处。2.托庇。3.引申指托胎、投生。
  • 86、讬笔:委托代笔。
  • 87、讬息:栖止;居留。
  • 88、讬意:寓意;寄情。
  • 89、讬配:托附婚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和帝葬后,宫人并归园,太后赐周、冯贵人策曰:‘朕与贵人託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餘年。’”
  • 90、讬财:谓以钱财之事付托。
  • 91、讬口:借口。
  • 92、讬想:寄托意想。
  • 93、讬兴:因外物而触动感情;借外物以抒写感情。
  • 94、讬体:1.寄附躯体。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 95、讬付: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宋李元纲《厚德录》卷二:“京师人有以金银繒帛实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数年而死,彼人归诣其子。”
  • 96、讬植:犹托根。
  • 97、讬伪: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98、讬心:将心交托他人。
  • 99、讬孤:谓以遗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
  • 100、讬家:栖止。
讬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沿门讬钵: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 2、诬讬诡挂:谓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别人名下,以逃避田赋、徭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既而奸民以此要上,数十年鬻去之产,皆诬託诡挂,以讼售主。”
  • 3、沿门讬鉢: 见“沿门持鉢”。
讬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奉讬:  亦作“奉托”。犹拜托。
  • 2、矫讬:假托;诈称。
  • 3、受讬:接受别人的委托。
  • 4、款讬:诚意结交。
  • 5、称讬:称引假托。
  • 6、藉讬:凭借;依附。
  • 7、拟讬:1.亦作“拟托”。模拟假托。2.比附。3.打算委托。
  • 8、陈讬:陈请,请托。
  • 9、谆讬:恳切相托。
  • 10、附讬: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和士开居要日久,子琮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宋沉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中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2.假借,凭借。宋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明唐顺之《赠蔡年兄道卿序》:“百家众艺,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贤之道。”清恽敬《读<孟子>一》:“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若一一比之,不为后世附託而无实者开一径歟?”
  • 11、重讬:亦作“重托”。重大的依托;郑重的委托。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六翮方鎩,思重託於扶摇。”《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幼无父母,全亏得婶娘重托,出来为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夫人》:“生辞以少年书痴,恐负重託。”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吾弟明达,当不负重托。”
  • 12、志讬:犹寄兴。
  • 13、买讬:谓出钱请托。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
  • 14、回讬:改换托词,另找借口。
  • 15、讽讬:讽喻寄托。《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辞多讽託幽远,作《问大钧》、《謫九年》等赋数篇。”
  • 16、付讬:亦作“付托”。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伯符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清李渔《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邹韬奋《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
  • 17、谒讬:投见求托。
  • 18、诒讬:假托。《穀梁传·定公元年》:“夫请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亲之者也,是以重之。”范宁注:“詒託,犹假寄。”清方苞《<余东木时文>序》:“且余虽立戒,而恃游好自为序而标余名,及不知谁何之人詒託以誑书贾者,数数然矣,而未尝一为别白,以吾之戒素明也。而今为此,毋乃使人疑夫詒託者之皆真乎?”
  • 19、不讬:汤饼的别名。
  • 20、雇讬:委托别人办事,并付给报酬。
  • 21、寄讬:1.亦作“寄托”。依托,安身。2.托付,委托。3.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4.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 22、赇讬:贿赂请托。
  • 23、庇讬:犹寄托。指托身。
  • 24、远讬:犹远适。谓寄身远方。
  • 25、关讬:关说请托。
  • 26、自讬:亦作“自托”。自己有所依托。
  • 27、诡讬:亦作“诡托”。谓假借名义。《晋书·艺术传序》:“然而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辨<天禄阁外史>》:“《天禄阁外史》,乃近年崑山王逢年所诡託者,逢年特一有笔性浪子耳。”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例如两浙地主所使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田产诡托亲邻佃仆名下,叫作‘铁脚诡寄’。”
  • 28、穴讬:寄身于洞内。
  • 29、偷讬:犹言推诿。
  • 30、靠讬:亦作“靠托”。依靠,依托。
  • 31、乐讬:犹落拓。谓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乐,通“落”。
  • 32、凭讬:依托;依仗。
  • 33、属讬:亦作“属托”。请托,托付。
  • 34、央讬:亦作“央托”。央求;请托。
  • 35、退讬:1.亦作"退讬"。2.退让;谦逊。3.退避;畏缩。4.退身寄托。
  • 36、兴讬:寄兴寓意。
  • 37、嘱讬:吩咐、托付。
  • 38、论讬:推荐。论,通“抡”。
  • 39、倚讬:亦作“倚托”。依靠;仗恃。
  • 40、挽讬:请求。
  • 41、负讬:1.抱持。2.依凭,靠着。
  • 42、贿讬:行贿请托。
  • 43、寓讬:寄托。
  • 44、伪讬:1.亦作“偽托”。2.指虚构。
  • 45、告讬:告诉,嘱托。
  • 46、栖讬:栖讬亦作“栖托”。
  • 47、请讬:亦作“请托”。谓以私事相嘱托;走门路,通关节。
  • 48、委讬:1.亦作“委托”。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北齐书·武成帝纪》:“孝昭幸晋阳,帝以懿亲居守鄴,政事咸见委託。”唐可止《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鸡。”《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纵,谓有泰山之安;委託非人,坐受平阳之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梅佐贤受了徐义德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2.交结,结纳。《北齐书·贺拔允传》:“魏武帝之猜忌高祖也,以允弟岳深相委託,潜使来往。”3.犹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下韞藏百寳,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託,生死无憾。”
  • 49、引讬:犹寄托。
  • 50、干讬:请托,走门路。
  • 51、投讬:1.亦作"投讬"。投靠托身。2.投胎托生。
  • 52、结讬:亦作“结托”。结交依托。
  • 53、假讬:1.亦作“假托”。虚拟;虚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纪》:“子房玄筭,高祖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子房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 54、赝讬:谓假借他人名义。
  • 55、止讬:寄居。
  • 56、契讬:谓挚友间的嘱托。
  • 57、系讬:犹依附。《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僕回辕之后,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繫託,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
  • 58、交讬:词语解释交託ㄐㄧㄠㄊㄨㄛ交给、託付。如:「董事会把公司全权交託他管理。」
  • 59、顾讬:亦作“顾托”。犹嘱托。
  • 60、依讬:1.亦作“依托”。伪仛;假托。《汉书·艺文志》:“《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託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虎口馀生记》:“且光绪丁丑上距甲申已二百三十四年,何以朱墨如新,必依託也。”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碎叶的经过,在三十五年前,陈寅恪发表过《李太白氏旅之疑问》……认为是完全出于‘依托’。”2.倚傍;依靠。《后汉书·丁鸿传》:“依託权门,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唐杜荀鹤《乱后旅中遇友人》诗:“莫因乱世轻依託,须学前贤隐姓名。”明瞿佑《剪灯新话·翠翠传》:“妾病必不起,乞埋骨兄侧,黄泉之下,庶有依託。”峻青《东去列车》二:“她觉得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依托,常常感到空虚。”
  • 61、遗讬:指帝王临终前的嘱托。
  • 62、偃讬:谓依托以安身。
  • 63、造讬:编造托词。
  • 64、支讬:亦作“支讬”。
  • 65、推讬:1.推引依托。2.亦作“推托”。托故推脱或拒绝。
  • 66、阳讬:犹借口。
  • 67、谦讬:谦让。
  • 68、诿讬:委托;付托。
  • 69、贋讬:谓假借他人名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唐褚遂良尝奉勅写一百本,至李筌始贋託轩后以欺人。”清何琇《樵香小记·五言诗》:“惟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虞姬诗,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晓,即曰陆贾贋託,贾亦虞姬同时人也,岂守节所见之本,后来又有所窜入歟?”
  • 70、旅讬:犹旅居。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讬组词,讬的组词,讬字怎么组词,讬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讬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讬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0个,讬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个,讬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0个。
拼音 tuō 注音 ㄊㄨㄛ,
笔划 5 繁体
五笔 YTAN 五行

基本释义

讬(託)tuō同“托”④讬⑦。笔画数:5;部首:讠;笔顺编号:45315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