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宣布:(1)公之于众
-
2、宣读:(1)当众朗读
-
3、宣告:(1)宣布,告知
-
4、宣泄:(1)当众发泄以引起注意 (2)使积水流出去
-
5、宣纸:(1)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的一种绵软坚韧的纸张,不容易破裂,吸墨均匀,一向为书画家所珍爱
-
6、宣洽:1.普遍沾溉。2.普遍和协。
-
7、宣赞:参见:宣赞,宣赞
-
8、宣讀:(1)当众朗读
-
9、宣尉:宣慰使的省称。
-
10、宣腾:1.宣示传达。2.北方方言。犹膨胀。
-
11、宣唤:帝王下令宣召﹑传唤。
-
12、宣传:(1)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
-
13、宣锁: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
14、宣明: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2.显明,毫无遮蔽。3.谓使显明。4.宣扬,显扬。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6.里名。
-
15、宣盘:明代宣德间官窑所产瓷盘。
-
16、宣述:1.表述;描叙。2.犹宣讲。
-
17、宣气:1.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2.宣泄滞气。
-
18、宣臻:谓遍及。
-
19、宣助:宣扬佑助。
-
20、宣勑: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2.发布命令。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
21、宣养:全面地培养﹑养育。
-
22、宣父:对孔子的尊称。唐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
23、宣威:宣扬威力。
-
24、宣名:高声报出姓名。
-
25、宣畼:宣扬;传布。 舒散;抒发。 流畅。
-
26、宣漏:泄露。
-
27、宣道:宣泄抒发。
-
28、宣宣: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
-
29、宣华:鲜明的花色。
-
30、宣宗:(1)武宗的叔父李忱,唐宪宗之子,年号大中
-
31、宣哲:明哲;明智。
-
32、宣召:谓帝王召见臣下。
-
33、宣备: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
34、宣扬:(1)广泛传布,传扬;亦指张扬于外
-
35、宣昭:宣扬;显扬。
-
36、宣婬:见“宣淫”。
-
37、宣谕:宣布命令;晓谕。
-
38、宣犹:亦作'宣猷'。 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 施展谋划与方略。
-
39、宣言:(1)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2)扬言,宣扬
-
40、宣紙:(1)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的一种绵软坚韧的纸张,不容易破裂,吸墨均匀,一向为书画家所珍爱
-
41、宣力:效力;尽力。
-
42、宣誓:(1)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
-
43、宣弘:宣扬,光大。
-
44、宣承:谓承奉宣扬。
-
45、宣室:1.古代宫殿名。殷代宫名。2.古代宫殿名。指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
46、宣笔: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
-
47、宣葬:奉皇帝命令办理的丧葬。
-
48、宣调:发散调理。
-
49、宣着:显着;外露。
-
50、宣染:(1)着力宣传(新闻故事、特写、或其他新闻项目)
-
51、宣茶: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
-
52、宣郁:宣泄心中的郁闷。
-
53、宣赐:谓帝王赏赐。
-
54、宣发:疏导发散。
-
55、宣章:昭明,显彰。
-
56、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
57、宣猷:亦作'宣猷'。 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猷,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猷,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猷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 施展谋划与方略。
-
58、宣慰: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
59、宣慈:本谓博闻慈爱。后泛指博爱众人。
-
60、宣勒:申令制止。
-
61、宣赦:宣布赦书。
-
62、宣敷:讲说,敷陈。
-
63、宣尼: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
-
64、宣政:宣扬政教。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
-
65、宣报:通告;向群众报告。
-
66、宣武:威武。 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
67、宣防:1.亦作"宣防"。2.宫名。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防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3.借指该处之黄河水。4.泛指防河治水。
-
68、宣通:1.明白通达。2.谓广泛传播。3.疏通;畅通。
-
69、宣辑:谓招安。
-
70、宣朗:彰明;明朗。
-
71、宣骄:骄奢。
-
72、宣教:(1)宣传教育
-
73、宣谢:即宣榭。
-
74、宣称:(1)公开表示
-
75、宣讲:(1)诵读讲解 (2)对众宣传讲述
-
76、宣化: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
77、宣振:宣扬和振作。
-
78、宣劳:(1)出力,效命 (2)表达慰劳之意
-
79、宣广:谓泄露扩散。
-
80、宣差:1.帝王派遣的使者。2.供传唤役使的差人。
-
81、宣序:全面安排。
-
82、宣达:1.谓传达旨意。2.表达。3.疏通,通畅。
-
83、宣训:宣示训戒。
-
84、宣白:讲说;告白。
-
85、宣鬯:宣畅。鬯,通"畅"。
-
86、宣吐:宣读,当众朗读。
-
87、宣恩:宣扬皇帝的恩德。
-
88、宣肿:谓肿胀隆起。
-
89、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
90、宣战:(1)一个国家、集团宣布与另一个国家、集团进入战争状态
-
91、宣陶:抒发陶写。
-
92、宣炉: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
93、宣诏: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2.谓帝王召见。诏,召。3.指诏命。
-
94、宣请:下诏召请。
-
95、宣究:1.完备;详尽。2.穷尽。谓深入推求。3.泛指推求研究。
-
96、宣流:1.宣扬。2.流布;流传。3.泄放水流。
-
97、宣美:谓宣扬教化,使风俗淳美。
-
98、宣答:群臣奉表庆贺或朝见皇帝,皇帝使近臣答以制词,称为"宣答"。
-
99、宣索:1.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2.犹索取。3.犹宣唤。
-
100、宣付:宋元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 明令交付。
-
1、谢宣城:指南朝·齐·谢朓。
-
2、仲宣楼: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汉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
3、白宣帽:白色高帽。旧时迷信谓地府官吏所戴之帽。
-
4、仿宣纸:一种仿照宣纸的工艺做成的纸。
-
5、孔宣父: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
6、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
-
7、我宣你: 就是台湾地方语言我喜欢你的意思。
-
8、三宣堂: 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
-
9、空头宣敕:1.即空名告身。
-
10、戎宣王尸:传说为犬戎神名。
-
11、空名宣头:同“空3名告身”。
-
12、独立宣言:英属北美各殖民地在独立运动中,由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五人起草,于西元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发布的宣言。殖民地从此脱离英国而独立,成为自由的合众国。
-
13、昭宣中兴: 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
14、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页 。
-
15、公开宣判:法院公开宣告判决
-
16、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由序言和十七条组成。规定人生来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的权利;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罪推定原则;分权原则等。这些规定在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
17、徽宣水道: 沟通徽州与宣州的诸条河流。
-
18、大肆宣扬:毫无顾忌地大声向别人宣告。
-
1、官宣:“官宣”从“官网”“官微”衍生而来,义为“官方宣布”。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也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
-
2、班宣:犹宣谕。
-
3、传宣:1.传达宣布。2.指宣传。3.传令宣召。4.犹传扬。5.传达号令的官吏。
-
4、送宣:传送帝王宣诏的文书。
-
5、穆宣:1.诚信公明。
-
6、明宣:大力宣扬。
-
7、遐宣:远扬;普及。
-
8、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
9、重宣: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
10、颁宣:谓逐个赐予。
-
11、仲宣: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
12、昭宣:明宣。
-
13、夹宣:双层的宣纸。
-
14、究宣:1.彻底了解。2.详尽表述。
-
15、不宣:不显扬;不公开说出。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
16、单宣: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
-
17、降宣:降敕宣旨。
-
18、宣宣: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
-
19、藩宣: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2.用以指藩国﹑藩镇。
-
20、赍宣:谓持诏宣布君命。
-
21、白宣:1.安徽宣城产的书画用纸。
-
22、承宣:继承发扬。
-
23、道宣:称说;宣扬。
-
24、自宣:表达自己的情意。
-
25、泄宣:宣泄,宣露。
-
26、布宣:传布宣扬。
-
27、辅宣:辅助并发扬。
-
28、蕃宣:即藩垣。蕃,通"藩"。宣,通"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
29、风宣:1.广泛传播。2.风教广布。
-
30、节宣: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 节制宣泄。
-
31、鬯宣:畅达说明。鬯,通"畅"。
-
32、讲宣:讲说宣导。
-
33、彰宣:显扬﹐宣示。
-
34、相宣:1.互相映衬而显现。
-
35、言宣:语言显露。 表达﹐表白。
-
36、口宣: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
37、披宣:宣读。
-
38、述宣:1.继承和发扬。2.阐述;阐扬。
-
39、翼宣:1.辅佐宣扬。
-
40、孔宣:即孔子。因唐代追谥为"文宣王",故称。
-
41、奉宣:宣布帝王的命令。
-
42、敷宣:1.传播,宣扬。
-
43、帝宣: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2.指皇帝的敕令。
-
44、正宣: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
45、光宣:1.犹发扬光大。
-
46、朱宣:即少昊(皞)氏。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亦称金天氏。
-
47、恢宣:广为发扬。
-
48、文宣:1.指孔子。 2.原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
-
49、周宣:即周宣王。
-
50、笔宣:谓以文字表达。
-
51、谨宣:敬谨宣谕。
-
52、义宣:宣者,晋陵人也。
-
53、陈宣:小说《水浒传》中田虎麾下头领。
-
54、玉版宣:(1)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
-
55、虎皮宣: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
56、卢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