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题张氏隐居二首

[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题张氏隐居二首译文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展开
收起

题张氏隐居二首注解

1
春山:指春日山中。
2
相求:互相寻求。
3
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4
涧道:山涧通道。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
5
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
6
石门: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石门不必确指地名。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指隐居的地方。
7
远害:避免祸害。
8
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
9
乘兴:兴会所至。
10
杳然:渺远貌。
11
迷出处:一作“迷去处”。
12
对君:“对君俗人眼。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这个人。指张氏。
13
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14
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
15
鳣发发: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盛貌。
16
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17
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
18
张梨: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
19
前村:“火炬前村发。“山路绕羊肠”。
展开
收起

题张氏隐居二首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猜你喜欢

  • 《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后首一作汉东秋思)》
    罗隐罗隐〔唐代〕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馀情满素琴。
    四海岂无腾跃路, 一家长有别离心。
    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
    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
    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计奈相尤。
    尘飘马尾甘蓬转, 酒忆江边有梦留。
    隋帝旧祠虽寂寞,楚妃清唱亦风流。
    可怜别恨无人见,独背残阳下寺楼。
  • 《江城夜泊寄所思》
    权德舆权德舆〔唐代〕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 《云中行·云中小儿吹金管》
    薛奇童〔唐代〕
    云中小儿吹金管,向晚因风一川满。
    塞北云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肠堪断。
    忆昔魏家都此方,凉风观前朝百王。
    千门晓映山川色,双阙遥连日月光。
    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钟彻清昊。
    将军汗马百战场,天子射兽五原草。
    寂寞金舆去不归,陵上黄尘满路飞。
    河边不语伤流水,川上含情叹落晖。
    此时独立无所见,日暮寒风吹客衣。
  •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萧颖士〔唐代〕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 《秋夕书怀二首》
    刘兼〔唐代〕
    直气从来不入时,掩关慵更钓磻溪。
    斯文未丧宣尼叹,吾道将穷阮籍悲。
    轻粉覆墙凝夜砌,乱金铺菊织秋篱。
    南阳卧久无人问,薄命非才有可疑。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