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上洛桥

[唐代]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上洛桥译文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条就像少女那样在摆动着细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可惜美好的风景里缺失了繁华之气,我心里十分失落独自登上洛阳桥。

上洛桥注解

1
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上洛桥赏析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

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