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区块链 >区块链 > 比特币突破6.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已累涨超60%!什么信号?

比特币突破6.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已累涨超60%!什么信号?

更新时间:2024-03-06 00:17:14
简介报道: 北京时间3月5日晚,比特币突破6.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迄今累涨62.64%。此前比特币曾在2021年11月创下每枚68999.99美元的纪录。 据证券时报报道,比特币4月份将迎来新一轮的“减半”,成为推动比特币加速上涨的重要诱因。“减半”是挖矿奖励减半,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具体时间取决于比特币网络的区块生成速度。这将减少比特币的供应量,预计在...
报道:

北京时间3月5日晚,比特币突破6.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迄今累涨62.64%。此前比特币曾在2021年11月创下每枚68999.99美元的纪录。


据证券时报报道,比特币4月份将迎来新一轮的“减半”,成为推动比特币加速上涨的重要诱因。“减半”是挖矿奖励减半,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具体时间取决于比特币网络的区块生成速度。这将减少比特币的供应量,预计在2024年4月23日,届时区块奖励将从6.25枚(BTC)降至3.125枚(BTC)。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一直对比特币价格有利,在供给减少的预期下,在4月份的“减半”事件之前,交易者纷纷涌入比特币市场,以期在供应减少价格上涨时获利。但是,今年1月份比特币ETF发行,才是触发行情爆发的关键因素。此前,2024年1月11日,美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了包括贝莱德等机构在内的11只比特币现货ETF申请。

这一决定,将允许普通投资者像买卖股票和共同基金一样方便地买卖比特币。在此之前,加密货币市场上的投资人以“散兵游将”为主,而这些资管巨头的入场宣告了“正规军”正加速入市,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新举措降低了比特币的购买门槛,也吸引更多机构和散户投资者进入市场。此外,批准上市还提升了加密资产的合法性,从而助推了比特币价格逐渐走高。

数据显示,2月份流入比特币ETF的资金达到了59亿美元。自1月11日上市成立以来,比特币ETF的资金流入量为74亿美元,而同期黄金ETF的流出量为29亿美元。市场猜测有部分市场投资者选择抛售黄金ETF,购入比特币ETF。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批准了11只比特币现货ETF,并授权这11只ETF在1月11日开始上市交易。

此次获批的11只比特币现货ETF的发行机构为:Grayscale、Bitwise、Hashdex、iShares、Valkyrie、Ark 21Shares、Invesco Galaxy、VanEck、WisdomTree、Fidelity、Franklin。其中iShares隶属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

OKX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伟分析称,近期受SEC批准比特币现货ETF上市这一里程碑式胜利影响,传统券商正式为传统金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开放便捷的比特币敞口,提振加密从业者信心的同时,为加密行业注入巨大的关注和流动性,带来了大量新增资金入场,是比特币近期会大幅上涨的关键因素。

赵伟认为,此轮属于加密市场超跌后的估值修复。此外,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度升温、FTX黑天鹅事件后加密系统的修正优化、全球加密监管政策和体系逐渐清晰、行业创新的持续迭代等利好因素叠加,使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加密行业正在迎来下一个良性发展周期。

一位加密货币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的比特币减半也对市场的信心有一定影响,从历史经验的角度,会有越来越多人预期今年底到明年还会出现牛市。

比特币价格持续走高,后续还有上行空间吗?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高承实认为:“短期来看,比特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还是很大的,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从长期来看,随着比特币共识的进一步扩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将其作为资产管理和配置工具,因此,其价格从长远来看必然还会进一步上涨。”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也对未来数字资产市场的发展“乐观看待”。他表示,可以将比特币现货ETF的影响与黄金ETF类比。自黄金ETF推出以来,黄金市场经历了长期的利好,并见证了显著的价格上涨。比特币现货ETF也可能走向类似的发展轨迹,为市场带来长期的增长潜力。

不过,于佳宁也指出,必须考虑到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全球货币政策和通胀率,这些因素历来会对比特币价格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虽然一些机构对比特币的未来表现持乐观态度,但这种预测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潜在的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比特币时,要透过高收益率看到背后的高风险,不要被FOMO(恐惧失去机会)情绪控制。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证券时报、澎湃新闻、国际金融报、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内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导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