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
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Hao86.com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
⒈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
引宋 :都亭驛以待辽 ; 都亭西驛以待西蕃、阿黎、于闐、新罗、渤海 ; 怀远驛以待交趾 ;同文馆以待青唐、高丽。”
《宋史·礼志二二》:“绍兴二年, 高丽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
⒉ 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 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引《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
严复《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
《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
宋代四方馆之一。专门接待高丽使臣的别馆。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1)(名)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旅~。
(2)(名)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大使~|领事~。
(3)(名)(~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照相~|饭~儿。
(4)(名)储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博物~|天文~|文化~|图书~|展览~。
(5)(名)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从~(在私塾或别人家里教书)|他教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