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一 ㄆ一ㄢ ㄓ ㄌㄨㄣˋ
偏于一面的hao86.com议论。
⒈ 偏于一面的议论。
引宋朱熹《答沉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列御寇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 王通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
《宋史·儒林传·陈亮》:“陛下厉志復讎,足以对天命;篤於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1)(形)不正;倾斜:~锋。
(2)(形)只注重一方面;不公正:~爱|~重。
(3)(副)客套话;表示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4)(副)偏偏:我~要去。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