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ㄓ ㄖㄣˊ ㄓ ㄇ一ㄥˊ
知人之明
(1) 识别他人贤愚善恶的本领
⒈ 识别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引《后汉书·吴祐传》:“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宋秦观《李训论》:“向使文宗有知人之明,委任二臣,俾之图画,则刀锯之残,岂难制哉!”
《明史·戚贤传》:“陛下有尧舜知人之明,辅臣负伯鯀方命之罪。”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
有识别、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领。《后汉书.卷六四.吴祐传》:「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虽怀窃位之惧,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终难上报。」也作「知人之鉴」。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