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1)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⒈ 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唐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开宝八年, 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无殿试。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殿试》。
⒉ 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
引《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王勃殿试么?”
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