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的意思
⒈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引《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杨晋叔夫人, 郭氏也。父名郭羲,与陈秀皆飞虹同时人,鼎足而立者也。”
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分庭抗礼
【反义词】归于一统、合而为一、定于一尊
【语法】鼎足而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
最近文章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685843ac9b6858/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