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
(1)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⒈ 指出处或行止。
引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 蘧与国而舒卷。”
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⒉ 引申为攻守;出没。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⒊ 行迹;底细;来历。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
《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出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