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引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张九成《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孙枝蔚《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⒉ 引申为胸前。
引清尤侗《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太湖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⒊ 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引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袁宗道《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