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积极参与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政治改革。
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他是韩愈、柳宗元所倡导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及推动者,也是一代宋诗、宋词大家。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等人上书开罪,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宋代读书人有个好处,不论在哪里,都能随遇而安。欧阳修到了滁州以后,实行宽简政治,发展民生,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他。
后来欧阳修被调往扬州任知州,百姓知道他要走,很多人都前来送行。临别之际,欧阳修写了一首《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离开的时候是正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送别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欧阳修这首诗和也用了“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而是写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设下酒宴为践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我也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开怀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送别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
两年多知州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欧阳修为政简朴,而滁州民俗淳厚,作者不仅对以往宴会的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吏民的热情叙别,更让他百感交集。
诗的最后一句化用自唐诗“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不堪管弦尽离声”,后来被黄庭坚借用,“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曾经借用,“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欧阳修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直抒胸臆,感人至深。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