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刘禹锡最好的诗三首,刘禹锡的侠骨柔情就在这

2020-07-09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借看桃花一事,大胆讽刺了那些狼狈为奸、趋炎附势的朝廷官员们。刘禹锡这一写可是“受伤不小”,到底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他得罪了上层权贵,自然就被贬到其他地方去“受苦”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刘禹锡大名远扬。此诗因手法独到、寓意深刻而成为脍炙人口的绝唱。那么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时隔14年后,刘禹锡被朝廷召回后还为此诗作了续文:

再游玄都观唐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从这首诗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刘禹锡当年的那份刚直与傲慢,所以刘禹锡也便成了人口口中的“倔强先生”。

有人说刘禹锡根本不会处世,更不会当官,为了逞口舌之快而遭受身心之苦,实在是划不来。但从节操和人品来讲,刘禹锡确实是妥妥的男子汉。

刘禹锡善恶分明,不但有侠骨更有柔情,而且他的作品从章法、语言到境界,都独树一帜,“诗豪”美称不虚传。那么刘禹锡笔下的“柔情”又何以见得?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这首《和乐春天词》。

和乐天春词

唐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是作者唱和白居易《春词》而作,题目中的“乐天”也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此诗写主要刻画了女子伤春、失意的形象。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所以他看到这首诗后便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了一首。

起句:新妆宜面下朱楼。这句直接从女子的外貌和动作出发来写,将一位亭亭玉立、粉面如花的佳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只是初写,虽然人物的心情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但是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承句:深锁春光一院愁。这句就不一样了,作者很快切近主题,以个“愁”点明点明了情感色彩。院子中春色优美,但是为什么会“愁”呢?信息量全在“深锁”两个字上。这么美丽的春光被锁在院子里无人欣赏,当然会让女子

转句:行到中庭数花朵。前面内容奠定基础,这句直接过渡到人物进一步的动作上来写。在百无聊赖中,女子以“数花朵”这样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这句以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将女子对“春光不在,年华渐逝”的无奈剖析得淋漓尽致。

合句:蜻蜓飞上玉搔头。先来简单聊聊“玉搔头”的故事:玉搔头其实也就是女子头上的玉簪,相传汉武帝当时最宠李夫人。有次因为突然头痒,汉武帝便随手拔下李夫人的玉簪来搔头,然而就这簪子一拔,李夫人一头秀发瞬间散乱,更让她显得妩媚动人。所以从此宫中女子们便纷纷效仿李夫人戴发簪,而玉价也在短时间内被抬上了新高度。

合句中的蜻蜓落在玉搔头上,从侧面体现出了人物、环境之“静、美”。但是这么美的人儿和景色,能把蝴蝶都吸引过来,却吸引不来欣赏的人,这就很深刻地揭露出了人的无情无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翁的无限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憎恨。

刘禹锡这首诗四句皆可以说是白描,它不仅有诗意表面的生动,更有背后的深刻,的确很有特点,所以它比白居易的那首还要受欢迎。

七尺男儿,对恶势力果敢抨击,但对弱势群体却别有一番柔情,刘禹锡果然有男神范儿。


上一篇 : 这位康熙的儿子为何会在雍正那里白捡了一个亲王爵位?
下一篇 : 窦娥冤是真事吗?“六月飞雪”在历史上真的出现过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