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1、《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唐代:刘禹锡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2、《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代: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3、《百花行》
唐代: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百花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春天的景象和风俗,诗人用许多春天花卉做衬托,最后突出石榴花,表达了内心孤寂之情。
4、《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唐代:刘禹锡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这首诗的吟咏对象是处于凋谢枯萎中的白菊花。面对此种景观,唐人韩偓作诗曰:“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写的是在无可奈何惜花落之时又从花谢前的病态里觅得了些许的慰籍;女词家李清照则将“憔翠损,而今有谁堪摘”的喟叹融入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伤名篇。刘禹锡却另有立意,他把起笔落在白菊花充满生机时的追记上——“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在寒风习习、百花飘零的季节,白菊花盎然绽蕾,冒霜盛开,它那繁茂的长势俨如白雪皑皑,比之严霜色更浓重,质更厚实,这不啻是对白菊花的品格、意志和生命力的热情讴歌。然后,诗人的思绪回到了眼前的现实,是冷酷的寒冬摧残了白菊花的躯体,致使“寒蕊差池落”。
5、《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唐代:刘禹锡
坛下雪初霁,南城冻欲生。斋心祠上帝,高步领名卿。
沐浴含芳泽,周旋听佩声。犹怜广平守,寂寞竟何成。
6、《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唐代:刘禹锡
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7、《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唐代:刘禹锡
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
门巷扫残雪,林园惊早梅。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
8、《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唐代:刘禹锡
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
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
9、《观云篇》
唐代: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10、《途中早发》
唐代:刘禹锡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对于刘禹锡的诗词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