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从雍正皇帝简介里,可以看出他是怎么成为一代有成皇帝的

2020-07-09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驾鹤西去后,雍亲王胤禛,在诸多皇兄争夺皇位中,最终脱颖而出,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是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虽然在即位之初,为了除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纵多皇兄,他使用的手段显得“不尽兄情、心狠手辣”,不过作为一代帝王,这也很好理解。当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得皇位,不惜奋力一搏,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建成和四弟元吉,事后还亲自进行“逼宫”,迫使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从而继承了皇位。

每一位新任皇帝在即位之初,为了迅速巩固地位,难免会拿自己的政敌开刀,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朱棣等等帝王……皆是如此!雍正当然也不例外。在稳固了自己皇位后,雍正帝便开始着手施展他的宏伟抱负,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推行摊丁入亩、创立秘密立储制、实行改土归流、奉行养廉银、完善密折制、设立军机处等等措施,极大的增强了国力,成了“康雍乾”盛世的中流砥柱!

于不露声色中争夺储位,后如愿以偿登上帝位

康熙在皇帝的宝座上,足足坐了六十一年之久,于1722年病世。他曾两次立下“皇太子”,以此来缓解激烈的储位之争,但胤礽凭着自己“太子”身份,私下结党营私、目中无人、居功自傲,多次让康熙感到失望,再三考虑后,康熙最终废除了太子胤礽。

废掉太子胤礽后,储位之争就更加趋于白热化了。皇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四子胤禵都是胤禛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四阿哥胤禛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清除自己的政敌了?怎样来取得康熙的信任了?我总结了一下,胤禛实行的是三部曲。

一、“体贴”皇父,赢得好感

康熙为了太子胤礽可谓是操碎了心!在第一次把胤礽废掉后,康熙因此还得了一场大病。在纵多皇子中,胤禛的表现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为皇父选择御医,而且自己还亲自去药房抓药,服侍康熙起居;此外,对待监视中的胤礽,胤禛也是尊敬兄长、宽厚仁爱、体贴周到,以兄弟之礼待之。康熙病痊愈后,称赞到:“四阿哥深知大义、行事庄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可见此时的康熙,已经对四阿哥胤禛颇有好感了。

二、克服自己性格缺陷,以礼待人

胤禛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两大性格上的缺陷,第一:遇事急躁暴动、不善于冷静分析;第二:喜怒无常、情绪多变,康熙选皇太子时,胤禛这一性格缺陷是很不占优势的。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足,胤禛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多次在众人面前“惩罚”自己,以示警戒;

在对待朝中大臣中,胤禛也是谦虚谨慎、以礼待人,不谈国事,多嗑家常,让朝中大臣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心机、与世无争的人,所以他在皇位的争夺中,是一个不露生色的角色,让人对他关注很少,这从侧面为他后来“一鸣惊人”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三、用“爷孙”关系,拉近“父子”亲情

年老的康熙皇帝很是喜爱他的皇孙。有一次,康熙在圆明园见到了12岁的弘历(雍正的儿子),很是高兴,他不仅把弘历接进皇宫抚养,而且还亲自给他讲课习书,“爷孙”俩形影不离。康熙对弘历的“溺爱”,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四阿哥胤禛一点一滴的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不像其他皇兄那样“锋芒毕露”,而选择了“韬光养晦”,在父皇康熙、朝中大臣、纵多皇兄面前,表现出一副尽孝道、尊礼仪、爱兄弟的模样,慢慢取得他人信任;而私底下又笼络了一些心腹大臣,如隆科多、年羹尧、戴铎民等,逐渐为自己即位为君,铺平了道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因病去世。胤禛在自己舅舅隆科多宣布遗诏下,登上了大位,改年号为雍正。

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创清朝纵多先例,终成一代有成皇帝

《清史稿》对雍正的评价是: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可见《清史稿》对雍正的评价是很高的。雍正即位之初,面临的是皇兄弟的“逆眼相待”,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把威胁自己的皇兄都一一软禁起来,对自己的心腹大臣年羹尧、隆科多也加以收拾,进而迅速的掌握了朝中大权。对于身边的近臣,雍正是“帝王无情”以待之,然而对于天下、于苍生,雍正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实事。

一、整治贪官污吏,奉行养廉银制度

雍正即位之初,官方风气是“不正、不刚”的,因为雍正在整治了自己的皇兄、心腹后,全国各地的官员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吏治松弛、政治懒散、“无为而治”。更有甚者,一些官吏贪赃剥民后,还用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的行为,使百姓告官“无话可说”、“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雍正44岁即位,经历过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对这种现象也是早有耳闻,为了“遏制”这股邪门歪道的风气,雍正首先做的就是整顿吏治!

雍正面对吏治腐败的现象,主要实行的是“养廉银”制度。在有清一代,官吏之所以会压榨百姓、贪污腐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清朝官吏的俸禄实在太薄了,甚至有的还不足以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所以地方官员大多靠苛捐杂税、中饱私囊来填充自己。雍正为了打击这种现象,推行自上而下的“养廉银”制,把全国征收来的税额,拨出一部分给这些地方官吏,进而作为他们生活的补助,而重要的是,这些费用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俸禄。这样一来,一方面即使这些贪官污吏大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整肃了吏治风气; 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澄清了社会风气!

二、废除贱籍制、实行摊丁入亩制

严格的等级制度,是阻碍清朝实现统一、安邦定国的重要因素。古代把人分为四大类“士、农、工、商”,而这四类之外的就是所谓的“贱民”,他们身份低、地位卑且世代相传,不得改变。雍正为了打破这种现象,下令将贱民除籍,开豁为民,编入正户,以此来缓解民族矛盾。

此外,雍正在主政期间,还推行“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指将人丁税摊入土地,按土地的多少来定纳税的数目,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改变了原来土地和人丁分开纳税的弊端,不但给小农减轻了负担、压抑了富户,还扶植了贫民,解决了丁役不均、放富差贫的弊端。“摊丁入亩”制,不仅对人民有利,对国家也是很有利,它减轻贫穷无地人民负担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充实了国库。

三、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事务具有举足轻重恶心作用。而雍正年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无疑是他政治举措中的一大亮点。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一直以来都是这里少数民族叛乱的根源。雍正为了从根本上来解决土司制的弊端,多次召集群臣商议,最终采取了鄂尔泰提出的“改土归流”设想,改派流官来担任当地土司族长,管理地方,同时在“改土归流”中,清政府也对当地的土司进行归劝,给予他们荣誉上的名分,以此维护当地社会秩序,这就为解决当地土司叛乱,大大的减轻了人情阻力。

在雍正八年时,西南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基本完成。“改土归流”不仅使雍正从根本上找到了解决土司叛乱的法子,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对国家统一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雍正在位短短的13年时间里,勤于理政、澄清吏治、改善民族关系、重视农业、平定叛乱、创立军机处、完善密折制等等,都体现出他主政时期,非凡的政治功劳!但与之同时,他一生也不是没有缺点,没有过错。

雍正皇帝的过失

雍正是满清的第五代帝王,他在位的时期,满汉民族矛盾,社会上的反清复明思想仍然屡见不鲜。雍正和他的先辈一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思想控制”办法,即大兴文字狱,钳制天下士人思想。在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中,雍正也是处处设置障碍,实行海禁政策,拒绝与他国贸易往来,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难以自拔。

在对待西方传教士的态度上,雍正的做法是,拒绝他们在清朝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他驱逐西方传教士,是他本人盲目排外、不分良莠的无知表现,他个人主观的判断,阻断了中国与外界交往的渠道,客观上还让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封闭的状态,使近代以来的满清王朝,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雍正皇帝是中年登基的,他在即位之初,对于兄弟是“不留情面”,打击治之; 对于天下,他是勤勤恳恳、刚毅果断、颇有作为。他一生开创了清朝许多先例,设立军机处、设立驻藏大臣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奉行养廉银、耗羡归公等等,都集中解决了社会的诸多弊端,既巩固了康熙时期主政的成果,又为后来自己儿子乾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雍正皇帝一生勤于政务,对他的身体是有所损害的。在1729年,雍正得了一场大病,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里打击,不过还好的是,这场病后来痊愈了。但在1735年时,雍正因为风寒而引起不适,起初并没有多在意的雍正,却没想到的是,这次却成了他与天下最后的绝别,于当年就去世了。由于雍正死得太过于突然,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他死亡的传闻,有的说他是死于丹药,有的说他是因病而死,但这些我们现在都还无从考证,来正明它的真实性,或许只有等到雍正的陵墓(泰陵)打开那一刻,我们才会有明确的论断吧。

上一篇 : 雍正皇帝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
下一篇 : 元朝包括俄罗斯吗?别再说中国统治过俄罗斯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