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最著名的山水诗《望洞庭》,既形象又富有情趣,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2020-07-08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
古代仕途不畅的文人,往往会产生寄情山水的情绪,因为儒家一直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政治上不能有所建树,那么寄情于山水之间,醉心于诗词之事,便成为古代文人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唐代,诗人寄情于山水的诗句不胜枚举,譬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而今天要说的这首《望洞庭》,同样也是一首寄情山水小诗,它出自于唐代素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之手。
众所周知,刘禹锡在政坛上主张革新,因为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长期贬谪到蛮荒之地,他曾自言“二十三年弃置身”就是说的这次遭遇。然而,仕途受挫的刘禹锡并没有太多的消极情绪,却是将心思回归到山水之间,用一颗平常心来排遣内心的郁闷,据说他在被贬的20多年里曾几次游览洞庭湖,《望洞庭》就是他在一次夜游洞庭湖时所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诗人在秋夜的月色下观看洞庭湖美景的一首山水诗。
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出月光与湖水的静谧,并暗示了游湖的时间。意思是:洞庭湖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辉映,到处一片安静和谐。试想一下,夕阳落山,秋月初上,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平和,诗人在这个时间点来观赏湖景,看到的是湖水与月光交融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冷脱俗的世界,一切烦恼皆抛之脑后。
诗人在稍作停顿之后,仔细观察一下看到湖面风平浪静,如同还未曾研磨过的铜镜,于是写出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主要是对首句中所表达的意境的一个补充,因为只有“无风”,才会体现湖水与月色的“两相和”。同时这句诗所描述的景色也相当真实,因为只有朦胧的夜晚,湖面才会平静如镜,白天即便“无风”,依然会看到湖面有阵阵涟漪。句中“镜未磨”三个字,形象地说出湖面无风的状态。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是诗人将目光移向远处的所见之景。月光如水,皎洁而又明亮,映照着远处的山色如同一块苍翠的碧玉。值得一提的是,此句中的“山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山和水,而是特指洞庭湖中的一座山。正因为“山”在湖中,所以才引出诗的最后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远远地望去,那座矗立在洞庭湖中的山,就如同是放在熠熠生辉的大银盘中的一只小青螺而已。这最后一句可谓是点睛之笔,既形象又富有情趣,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刘禹锡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写出的这首山水小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全诗四句都是在写景,前三句的景色描写略显平淡,而最后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形象而生动的描写,却让人眼前一亮,如同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