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给李白最后的一首诗,道出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
2020-06-10 杜甫的诗
天宝元年,那个胸怀大志,素有远大抱负的李白终于等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异常兴奋的他,满以为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到了,他立刻返回南陵家中,撇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扬长而去。第二年,四十三岁的李白终于被封上了“翰林学士”的称号,不久后,李白发现所谓的“翰林学士”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只不过是陪皇上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罢了,那年初春,唐玄宗在宫中饮酒作乐,李白奉诏作了一首《官中行乐词》,唐玄宗十分满意赠给他一套官制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开的艳丽,唐玄宗与杨玉环一同赏花游玩,李白又奉诏作了一首《清平调》,深受唐玄宗喜爱。
但此后,崇尚自由的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了难以言说的厌倦,一身的才华难以施展,满腔的志向更难实现,他开始以酒为伴,懒懒散散,无心上班。他与贺知章等人结伴“酒中人仙”之游后,唐玄宗开始不满,但并没有说什么,可是宫中很多人看不惯李白自高自大的样子,接连诽谤李白,最终他还是被唐玄宗疏远了。
又过了一年,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唐朝又一伟大诗人杜甫。那时候的李白早已扬名天下,人尽皆知,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在当时,不论年纪还是才华,李白都要比杜甫大很多,但是他并没有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杜甫,那个“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青年杜甫也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更没有吹嘘拍马屁。
就这样,两个人以平等的身份相处了起来,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洛阳,他们一口约定下次要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这时的杜甫已经对李白有了一定的敬佩之心,那年秋天,两个人如约来到了梁宋,他们一见面便诗意大发,开始抒怀谴兴,借古评今。同时,他们也在这里遇见了诗人高适,随后三个人皆倾吐着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三个人举杯畅饮,相谈甚欢,评论诗文,探讨天下,他们为自己的人生绸缪,更为国家的隐患担忧。
这年秋天,寒风瑟瑟,马上就要入冬了,他们迎来了第二次离别。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了道士。天宝四年,秋天,李白终于在东鲁第三次与杜甫相见,这时的他们已经成为了不可分离的知己,他们的交情不断加深,互赠诗歌已经成为了他们见面的最好开场。
于是他们一道前往齐州拜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但是这年冬天,他们再一次分割两地。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个“天才”一个“地才”相差十一岁,他们却结成了最真挚的友谊。如此分离不知又是几时相聚,然而他们也只能怀揣着自己思念,继续自己的生活。
唐孝宗上元二年,杜甫终于写了一首诗,他在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了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了他对李白的思念。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词很简单,写了李白的性格,写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写了世人的无知,写了自己对李白的怜惜。这首诗也不简单,包含了他对李白狂傲的悲哀,包含了他对李白的人生失意的惋惜,也包含了他对李白内心深处的思念,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第二年李白就去世了,所以这首诗便也成了他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