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也将这一天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夏节等。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人们总是举办很多活动,其中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有纪念孝女曹娥说。不过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屈原了。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为了国家富强,倡导联齐抗秦,不料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之后楚王听信了贵族子兰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任人侵略宰割,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然后投汨罗江自尽。传说楚国的百姓知道屈原投江之后,悲痛万分,他们纷纷来到汨罗江凭吊屈原。正巧那天下着小雨,渔人们也不顾雨水,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奋力划动着船只,在江上走了很多个来回,但终究没有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常常荡舟于江水之上,渐渐的,就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的活动。
当时有位老渔夫拿出饭团等吃食投到江水之中,说是这样就能使鱼虾吃饱,免得侵蚀屈原的尸体。人们见了纷纷效仿,回到家中拿来吃食投到汨罗江中。这时有位老医师站出来,拿了一大坛酒倒人江中。人们不解,纷纷问为什么倒酒?老医师解释说:“老一辈的人说过,这汨罗江中有条蛟龙,侵害了屈原的尸体就不好了。这是雄黄酒,可以药晕蛟龙,这样它就不会伤害屈大夫的尸体了。”后来就发展成了喝雄黄酒的风俗。
后来人们怕吃食太少,如果很容易被河里的鱼虾等生物吃掉了,屈大夫的尸体必定会遭到侵害。于是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即用叶子把饭包起来,外缠彩丝,这样鱼虾就不会吃得太快了。之后,这种做法流传起来,就成了今天我们吃的粽子。
后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以及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自尽的屈原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