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水族的传统节日简介

2020-05-07 水族 传统节日 56个民族

水族节日一:端节

“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逢水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阴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就是水族端的节日。但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都匀王司镇内、外套的水族居民过第一个亥日,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的马连、拉佑,大河镇的苗草,周覃镇的水东等地过第二个亥日,周覃镇的廷牌、恒丰、和勇及荔波县水维等地过第三个亥日,三都县的中和、地祥、三洞、九阡及荔波境内的部分水族过第四个亥日,三洞的腊领,九阡的水昂、水碾、峦董等地过第五个亥日。端节从首批过节到末批过节,一般相隔四十九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相隔六十一天。

端节是水族地区范围最广,人数最多且历时最长的节日。端午源于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群体的原始宗教祭典活动。过节日期从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相当阴历八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据传端节原来只过一批,因为烟发展散居各地难以见面,因此衽按地域分批分期过节以便相互走访祝贺。端节批次主要依亥日而定,其次是午未申日。据说分别为先祖父祖母逝世及悼丧日子。每年从年终十二月(阴历八月)的第一个亥日起开始过节,并依次往后推算。

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於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的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另一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三弟兄,被家乡的特大洪水冲到三洞地区,为了战胜贫穷。饥饿,决定各尽一处,用勤劳与智慧开拓新生活。到了水历正月(农历九月)村支那天三兄弟毅然洒泪分了手。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同庆。后来水族人民使依初亥、双亥、三弃(用十二地史记日)的先后顺序轮流过年,从农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都有过年的村寨。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端节时,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而且举行赛马、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邻近的苗、侗、布依、壮、瑶、汉等民族兄弟上万人前来参加。

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节日里杀鸡宰鸭吃新谷,并要以鲜鱼炖汤,准备好新米鲜汤招待亲朋。

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因此要认真清洗用具器皿,而且供品中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忌荤但不忌鱼。祭祖的主品是鱼包韭菜,原因是传说先人们曾以九种菜和鱼虾做成的药驱除过百病。它的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清洗好的鱼腹,捆扎好后清炖或清蒸而成;辅以酒饭瓜果。设祭时往往要将铜鼓、糯谷米粑、衣着首饰及农具作陈列品,表示托远祖洪福过上好日子,往后依旧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翌日(亥日)是水族的大年初一,“初一”上午要挨家逐户去吃祝贺性的新年饭,并把糖食果品及干鱼等供馔品分给孩童们。早饭后,青年盛装,妇女艳服,互邀去到祖上传达室下来的端坡上举行赛马活动。端坡上青年男女成群对歌,骑手们在一声令下,跃马扬鞭,纵辔驰骋,涌向端坡。比赛骑术,争先夺魁,优胜者披红布冠马首,倍受风光尊敬。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到各家分享撰品,到处可见孩子们踏着脚,伸着手大声喊着"海有啊!海有啊!"(给我啊.给我啊!)的场面。哪个儿童获得的糖食,果品、鱼干最多,那个孩子就被认为最能干、最健康、最幸福。

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有些地区还举行对歌和跳芦笙舞,青年男女踩着鼓点,纵情歌舞,随鼓点快慢而变换舞步,最后鼓点密急如雨宣告结束。水乡山寨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赛马归来,人们兴高采烈,成群结队返回村寨,铜鼓皮鼓响成一片,主人酒肉宴请,饮酒对歌,浸沉在节日的狂欢中。入夜,兴奋的水族人民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喝着糯米酒,不时地发出"秀"!秀!"(干杯!干杯!)的欢笑声,到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水族节日二:卯节

卯节,水语称之为“借卯”、“解(吃)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与端节一样,也是分期分批过节,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忌丁卯属火的凶日。卯节按地区分四批来过,前三批分别由荔波县的水利、水尧、水浦地区过,最后一批为九阡过。九阡的卯节范围广,所以有“九阡大、吃卯奠后”之说。在《水书》中,水历十月喻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季节,“产卯”日是“最顺利的时日”。在分批过卯的周期中,以“辛卯”为最佳节日,以“丁卯”则为凶日。哪个地区轮到辛卯过卯,就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无灾无病,太平康乐,人寿年丰。哪个地区如逢丁卯过节,预示来年不利。

节前家家户户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许多丰盛的过节食物,晚上祭天敬祖,祈祷来年吉祥如意。节日当天上午,再祭祖一次。

“卯节”一年一度,为时4天,卯节除了祭祖、大规模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外,最热闹的要算上卯坡的对歌,因此卯节又叫“歌节”。九阡区水各的卯坡最为热闹,不仅招拢当地来的青年男女,而且还把邻县独山、荔波、榕江等地的青年也吸引过来,加上看热闹的和做生意的,卯坡上挤得水泄不通。对歌是男女青年社交的好机会,卯坡为很多幸福的家庭牵红线搭彩桥。卯日早饭后,男男女女,身着节日盛装,从几十里乃至上百里外涌向卯坡,未婚男女纵情对歌,直至日落。夜幕降临后,寨子里的对歌声又起,此时的对歌,女在屋内(寝室),男在屋外(堂屋)。除未婚青年男女外,已婚者、老人也可对歌,也有老人们叙旧问安的歌堂。对歌的双方如果情投意合就可相率成婚,而女方父母少有干涉。卯节除了这些活动之外,还要敲铜鼓助兴娱乐,欢乐宴请,传饮“交杯酒”。有的村寨还保留有古老的祭稻田的习俗,多以鱼、螺丝或酒肉作供馔。由于“端节”和“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


水族节日三:苏宁喜节

“苏(丑)宁(月)喜(四)”水语意思是“四月丑日”,过节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据说这天“牙花散”、“牙花离”(地母娘娘或生母娘娘)发送许多婴儿去人间,作人家的子嗣。水族地区普遍供祭。三都县和勇地区的吴姓水族为求人丁兴旺,定这天过年。

节日期间,倾寨的孩童提着特制的小竹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家家都热情是接待他们,记他们尽情欢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插在祭桌的墙头上。节日中,对妇女也异常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持。苏宁喜节这一祈祷妇女平安康福的习俗,有人称之为水族的妇幼节。


水族节日四:额节

额节是荔波县德门、母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节日选择的时间与活动的内容及方式与端节相似。时间选择在水历正月的酉亥日,半夜设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还供以糯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也举行赛马与击铜鼓等娱乐活动。


水族节日五:荐节

水语叫“解(吃)荐(正月)”,又称借荐为“荐嗄”,“嗄”是水语对汉族的称呼,故“荐嗄”乃是过汉族年的意思。这一说法明显说明,借荐并非水族传统文化,而是受汉文化影响的产物。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有几个村寨,还有周覃地区、阳安地区一些水族居民,既不过“端”也不过“卯”,而跟汉族一样过春节,其过年时间、祭祀礼仪及娱乐活动等,均与汉俗无异。历史较久的要数阳安的谢姓水族居民。据传,他们原是唐代应州刺史谢元琛的后裔。在丧葬和语言方面也有自己特点,可能是早期水族中一个单独的民族群体,习俗不同,这是水汉两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的结果。


水族节日六:洗澡节

这个节日只有独山县温泉乡居民有条件过。时间在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水族同胞从五、六十里地外赶到温泉乡的温泉洗澡,多则上万,少则数千,热闹非凡。这个节日流传着青年阿勤拾金不昧,关心乡亲治疙痨(疥疮)的故事。


水族节日七:敬霞节

敬霞节,“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是因其特别隆重,而且在进行敬霞活动的地域内,已形成了全民意识,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民族节日。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

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有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由于此项仪式耗时费钱等原因,临近解放时,敬霞节已逐渐中止。近年来,随农村经济形势好转等原因,这一活动有一些复苏迹象。不过,始终未形成正式活动,因而,敬霞节可以说是一种历史遗迹。


水族节日八: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水族节日九:“祭龙潭”

三月第一个蛇场天“祭龙潭”,也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村村寨寨都要设祭台,杀猪、杀牛或杀羊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青年人跳金钱棒、欢庆节日。还有的上山打猎,有的对歌,节日共进行三天。据传说,从前有一年,大地干旱,河流枯竭,人类面临死神的威胁。有一个名叫桃仙的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下龙宫请求龙王帮助。桃仙的精神感动了龙王,终于答应普救人类。于是从山洞中流出了清清的泉水,人们得救了。后来人们为了报答桃仙和龙王的思情,就规定每年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天为“祭龙潭”节。世代相传,至今一直遵循着这一古老习俗。


水族节日十:瓜年

村民在自家田里捕鱼后就地烤鱼,一家人在田间地头吃团圆饭过“瓜年”。

“瓜年”是水族辞旧迎新、庆贺丰收、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也叫端节。

瓜年的由来

“瓜年”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南瓜象征着丰收,为了感恩田土用瓜来祭祀。还有一种说法,一位水族老人在除夕爬上屋顶摘取南瓜作年品时,不慎连人带瓜摔下。老人在除夕夜没有吃到南瓜,后人便以南瓜祭奠老人。图为也蒙村43岁的苗族汉子刘德金带着一家人走向自家田里去捕鱼,除夕的午饭准备就在田边进行。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位于莽莽群山之中,从村里到县城,须翻越2200米高的雷公山。全乡居住有水、苗、瑶等多个民族,其中水族占总人口约40%,由于多民族团结友好,传统文化也相互交流融合,数百年来,这里的苗族群众也就有过了“瓜年”的习俗。


上一篇 : 拉祜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介绍
下一篇 : 水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水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