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诗词作品,我们也几乎不止一次在文章当中对他的乐观与旷达进行赞赏,但是当我们读到这首《临江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苏轼的豁达别有深意。
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历史治水名人等等诸多头衔叠加在苏轼身上,让我们要看清他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多了些许难度。
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临江仙》别有韵味。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以往的送别诗要么依依不舍,要么缠绵悱恻,要么哀伤愁苦,但是苏轼另辟蹊径。所谓的送别被谈笑风生所取代,富有情趣,旷达洒脱,既表现了惜别之意,又传递了感慨之情,委婉深沉,动人心弦。
上阕描绘的是和好友重逢的情景。题目当中的钱穆父并不是指钱穆的父亲,而是指钱勰,他的字为穆父。两人当时同朝为官,在钱勰外出任职的时候苏轼曾经以诗词相赠。一晃三年过去了,两人再次见面,不胜欢喜。三年当中,钱勰在吴越与京城之间来回奔走,这次又要远赴瀛洲,可谓是在用脚步丈量天涯海角。虽然两个人分别了这么久,但是感情却一点儿也没有变淡,好友相见,就像是春天的阳光一样带来无限温暖。更让人欣喜的是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格与操守,君子慎独,洁身自好,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事作风才让人嫉妒与陷害。
苏轼从对以往的回忆写到现在的处境,对两个人的交情和为官生涯做了简单梳理,表达了对仕途失望但仍然百折不挠的乐观态度,也抒发了对好友清正廉洁的赞美之情,阐明自己淡泊的心境和高洁的操守。这种情感既是对好友的支持与安慰,也是苏轼在自我勉励与反省。两个人志同道合,堪比高山流水。
这首词的下阕开始进入送别的正题。首句就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情感氛围,抑郁寡欢,令人心塞。一句“樽前不用翠眉颦”将低沉哀伤的情感转变为乐观豪迈的氛围,送别的宴席中间有歌舞相伴,这些歌妓也用不着为了离愁别绪而哀伤。这一句话有几层意思,一是说不要因为这些歌舞而增加了离别的情绪,二是世间离别很平常,或许很快就能够再见了。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匆匆红尘的过客,那么又何必去计较这刹那的分别呢?
苏轼通过勉励和开导友人来结束整首词,情感充沛,超然物外,好不畅快!
苏轼的一生都主张我们应该积极入世,胸怀远大抱负和政治理想,但是他同时也受到了老庄思想和佛教教义的影响,所以每每遇到挫折都希望自己能够遗世独立,超越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飘逸洒脱,恬淡闲适。但是当我们仔细品味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的豁达背后也有对仕途的惆怅和对身世的无限感慨。你觉得呢?